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为什么我们从来只说“科幻”不说“技幻”?这

来源: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1-0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江晓原,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,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,在学界开创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,曾著有《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》。刘兵,清华大学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科

江晓原,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,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,在学界开创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,曾著有《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》。刘兵,清华大学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,兼及科学文化与传播等方向。

为什么我们从来只说“科幻”不说“技幻”?两位学界大咖激辩这个“简单”论题,似有些互相“抬杠”。然而,在这场看似“南腔北调”“南辕北辙”的争论里,却可以窥见学者对科幻创作源头的追索与反思。专家认为,人们习惯了这样的观念:科学是技术的基础,技术只是实现科学理论的工具。“一旦我们开始质疑上述认知,立刻就会强烈感觉到,‘科幻’这个名称,对于许多作品来说可能非常不公正。”

江晓原:古人有“借他人之酒杯,浇胸中之块垒”的说法,这部《钢铁海滩》生逢其时,正好被用来充当一个这样的酒杯。这一阵我一直在思考“科学”和“技术”之间的关系,萌生了一些相当激进的想法。偏偏这部《钢铁海滩》一上来采用了展示画卷的写法,通过对生活和器物细节的描绘,来营造一个未来世界的场景。描绘中当然有丰富的技术细节——事实上可以说,科幻作品中对未来世界的营造,99%都是通过描绘技术细节来完成的,我记忆中只有莱姆(Stanislaw Lem)的科幻小说比如《完美的真空》是例外。于是,这一阵一直盘桓在我心中的问题,就被《钢铁海滩》再次激活了。

关于“科学”和“技术”,有些人愿意将两者视为一体,有些人则不愿意。对于富有中国特色的“科技”一词,那些主张区分科学和技术的人还颇多不满,认为它助长了鱼目混珠的局面,让人分不清科学和技术了。试图区分科学和技术的努力,多年来还是颇有成效的,比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有时会说“这是科学问题”,有时会说“这是技术问题”。我们都知道这两种说法的所指是明显不同的。又如在学术上,我们已经成功地让“科学哲学”和“技术哲学”都进入了学术话语中。我们甚至在学科名称中使用了“科学技术哲学”这样的名称,让它在客观上可以包容“科学哲学”和“技术哲学”,而没有认为只要有了“科学哲学”就可以将“技术哲学”包括在内了。

然而,为什么我们从来只有“科幻”或“科学幻想”的说法呢?为什么“技术幻想”这样的词汇至今没有被我们用来指称某些(如果不是绝大部分的话)幻想作品呢?

我提出这个问题,当然不是想找人抬杠。我认为:从来只说“科幻”不说“技幻”,这个让千千万万人见怪不怪的怪现象,其实反映了我们对“科学”和“技术”相互关系的错误认知——我们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基础,技术只是实现科学理论的工具。一旦我们开始质疑上述认知,立刻就会强烈感觉到,“科幻”这个名称,对于许多作品来说可能非常不公正。

刘兵:你提的这个问题,在我的印象中,似乎在科幻界没有什么人问过。而你之所以会提出,我想恐怕还是与你间接或者直接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背景有关。

在国内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,人们经常会提及科学和技术的差异问题。这当然与对社会上流行的“科技”这一缩略语的分析,以及在西方科学技术被引入中国,当科学成为启蒙和救亡的出发点的特殊背景,以及长期以来,尤其是当下,在许多人的心目中,谈及科学时其实首先所指的是技术相关。而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领域中,人们则更愿意从学理的角度,分析这两者在历史上和当下的差别和相互关系,如从最初的不同的平行传统,到如今两者间越来越密切的纠缠,以及进而批判那种过于重视面向应用的技术而轻视作为基础而一时“无用”的科学的功利倾向等。但你注意到,更是来自西方传统的科幻,在英文中,science fiction这个名字,其实也把在其中扮演了更重要角色的技术放在科学中,而没有专门抽取出技术这个概念来,这倒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了。当我们在讨论国内科学与技术的不分和混淆时,经常是拿西方来作为对比物的,难道在科幻这个例子中,反映出来的,却是人家其实也并不那么区分。这其中的原因,还真是值得思考。

至于《钢铁海滩》这本科幻小说,与其他科幻小说相比,也像你说的那样,其中对于想象中的细节的描写,确实大多基于技术的进步。那么,为什么偏偏是这部小说让你又突出地联想到“科幻”而非“技幻”的问题,以及你对你提到的那种“对‘科学’和‘技术’相互关系的错误认知”的质疑,主要是在什么方面呢?

文章来源:《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zkkxyjsxb.cn/zonghexinwen/2020/1102/386.html



上一篇:海信真空冰箱V565惊艳上市 打造“你珍贵食材的头
下一篇:发明新的低功耗灯泡,或将挑战LED灯地位!美日

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投稿 |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编辑部|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版面费 |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|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